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

如梦令 Like a dream

【作者】:李清照——《如梦令》


【内容】: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Still remember the pavilion and the sunset,
 intoxicated in it and do not know return.
 When I was tired, I back to the boat,
 strayed into the lotus pond.
 Step up rowing,
 step up rowing,
 Disturbed many birds.

【作者小传】: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常:常常;时常。
  溪亭:溪边的亭子。
  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
  沉醉:陶醉。
  回舟:乘船而归。
  兴尽:游兴得到满足。
  误:不小心。
  藕花:荷花。
  争:抢渡,加紧划船。
  滩:群。
  鸥鹭:水鸥和白鹭的总称。


【今译】: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迷醉那种快乐而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但是却错误地划进了莲花塘的深处。怎样划出去,怎样划出去,抢着划呀,惊得这满滩的白鸥和白鹭,都飞起来了。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饰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Opinions
This poem express about the tour of boating.Li Qingzhao
got this tour when she was a young girl.The sunset was beautiful and there were lots of lotus in the pond.
This poem describe Li Qingzhao 's personality was
energetic and cheerful.This poem fill with graceful and 
happy,fill with the felling of a young girl.


I used 2hours for searching and 3 hours for writing the opin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